1. 纵向分析(2015——2023)
    纵观历届“互联网+”比赛主题,从第一届的“‘互联网+’成就梦想 创新创业开辟未来”,到第二届的“拥抱‘互联网+’时代 共筑创新创业梦想”,第三届的“搏击‘互联网+’新时代 壮大创新创业生力军”,第四届的“勇立时代潮头敢闯会创 扎根中国大地书写人生华章”,第五届的“敢为人先放飞青春梦 勇立潮头建功新时代”。我们会发现每届大赛都在强调时代性,强调顺应时代发展,推动时代前进才是创新创业的根本。但是从第六届开始,大赛的主题就变更为“我敢闯 我会创”,这一主题的变化表明大赛,将重点放在了人身上,更加贴合实际,更加侧重于对个人创新创业者的勇气鼓励。
    纵观历届“互联网+”比赛冠军项目,从第一届的“点触云安全系统”,到第二届的“翱翔系列微小卫星”,第三届的“一代固态面阵激光雷达”,第四届的“中云智车——未来商用无人车行业定义者”,第五届的“交叉双旋翼复合推力尾桨无人直升机”,第六届的“星网测通”,第七届的“中科光芯——硅基无荧光粉发光芯片产业化应用”,第八届的“光影流转”。会发现大赛更加欣赏能够将高新技术落于实地的项目,或在尖端探索方面有所突破,或是能引领商业潮流助力工业化。

  2. 横向分析(以第六届为例)
    2020年11月17—2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华南理工大学举行,大赛以“我敢闯、我会创”为主题,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打造了一场汇聚世界“双创”青年同场竞技、相互促进、人文交流的国际盛会。报名参赛项目与报名人数再创新高,内地共有2988所学校的147万个项目、630万人报名参赛;包括内地本科院校1241所、科研院所43所、高职院校1130所、中职院校574所。较之2019年,参赛项目与人数均增长25%,红旅赛道项目数增幅54%。中国港澳台地区报名参赛项目已超过2019年的总数,达到256个。
    观察获奖名单,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项目是获奖主流,如与太空监测有关的冠军“星网测通”,与芯片开发有关的亚军“高能效工业边缘AI芯片及应用”和“西人马:中国MEMS芯片行业领军者”等等。其次的优胜项目都具有能用于工业开发,产生经济效益的特点。如“照明卫士—隧道智慧照明系统引领者”,“京工智演—数字表演产业化的领先者”等等。

  3. 比赛基础信息
    赛事介绍: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等十二个部委、举办校所在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大赛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举办八届,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成果最多、规格最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
    比赛时间:互联网+大赛每年的6—7月完成校赛,8-9月进行省赛,10-11月进行国赛
    5月正式启动大赛,6月举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全国启动仪式,6—8月举行校赛、省赛,10月举行总决赛。本届大赛将进一步加大国际参赛的邀请力度,广泛动员国外名校参赛,总决赛期间国内外学生同场竞技。
    参赛形式:大赛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项目可根据自身情况添加团队成员。到现场参加总决赛现场赛的参赛成员应为3-5人(含团队负责人)。届时会提醒团队,在系统内勾选确认现场赛的成员。
    赛道设置:分为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产业赛道。其中主赛道又分为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并在这二组中又内设了创意组、初创组、成长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其中分为公益组、创业组、创业组;产业赛道区分为创意组和创业组。

  4. 案例分析

  • 例一:北京理工大学“星网测通”
    项目背景:
    2008年汶川地震,灾区大部分通讯设施毁坏,救援人员肩扛通讯设备的场景深深触动了当时正在做本科毕业设计的宋哲,她将毕业设计定位在了卫星互联网领域,解决更多通讯问题。
    项目功能:
    卫星互联网是重要的太空基础设施,是由成千上万颗通信卫星组成的新型互联网,是今年由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基建”。测量是卫星的“体检”,是卫星互联网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星网测通”的设备已可满足多个国家重大型号的研制急需,保障了神舟飞船宇航员和地面之间天地通话链路的畅通,保证了天通一号卫星能按时飞向太空,填补了北斗系统测量手段的空白,让卫星互联网测量的中国力量被世界所见证。
    项目贡献:
    “星网测通”项目打破了国外对我国航天领域测量技术的严格封锁,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宋哲团队针对现有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足、价格高昂等痛点问题,开拓创新。以宋哲为主要完成人,项目团队发明了宽带链路测量仪,实现了九种调制模式的柔性测量,一台设备就能测数百个场景;发明的参数矩阵测量仪,实现了109个通道的全并行测量,效率提升100倍;还发明了十二分量模拟源,实现了20余种波形的低复杂度测量,为用户节省了90%的成本,真正做到测得了、测得快、测得起。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授权1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星网测通”项目打破了国外对我国航天领域测量技术的严格封锁,解决了制约我国通信卫星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宋哲团队针对现有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足、价格高昂等痛点问题,开拓创新。以宋哲为主要完成人,项目团队发明了宽带链路测量仪,实现了九种调制模式的柔性测量,一台设备就能测数百个场景;发明的参数矩阵测量仪,实现了109个通道的全并行测量,效率提升100倍;还发明了十二分量模拟源,实现了20余种波形的低复杂度测量,为用户节省了90%的成本,真正做到测得了、测得快、测得起。项目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1项,授权1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项目总结:
    该项目的科研贡献突出,且涉及领域较为高深,更多的是对尖端技术的突破。但是项目的立足点,也是基于实际问题,并非悬浮于空、泛泛而谈。项目从关于民生的安全救援出发,为人民考虑,为政府工作考虑,而后衍生出一系列相关产品。与原来使用的笨重的仪器相比,这些仪器不仅拥有丰富的功能,精确的数据,还大大缩减了的价格。这样性价比高的产品极有利于推广使用,而不是仅局限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上。在任何时候核心技术都是卡脖子问题,而该项目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说明了该项目已经相当成熟,未来进展速度将大大提高。

  • 例二:夕市
    项目背景: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天津市杨宝玲提出了“地摊经济”建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共鸣。在我国经济急需复苏的情况下,地摊经济所具备的活力,能有效拉动内需。在疫情之后,我国也出现了一大批破产倒闭的企业和工厂,不少人处于待业状态。地摊经济的复苏,也将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然而,目前的地摊经济面临脏乱差,信息扩散度局限,用户定位困难等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夕市”诞生了。
    项目功能:
    本项目基于时下最火的地摊经济,在规范化的管理下,不论何时何地打开“夕市”app都能够随时随地的找到用户喜欢的商品,在就近的附近地摊中有效地定位前往,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往往能为用户节省出更多的时间。此外在app的讨论板块中提供了摊主与买家的交流平台,能够让摊主及时的了解到买家的想法,在进货时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以迎合买家的购买想法,更高效地刺激产业链的发展和竞争。以“夕市”app架构起摊主和买家的有效桥梁。
    APP首页可以实时更新每个摊位信息,让顾客更加方便去寻找和了解摊位;还可以进行导航路线,使顾客更精准的找到感兴趣的商贩的位置。同时结合道路数据分析能够为摊主提供有效信息,以引导摆摊地点避免道路拥堵等状况的出现,又可以引导控制摆摊数量,显示该区域的摊位已满等优化地摊结构,有效助力“地摊经济”的发展。




    项目特色:
    项目团队受电影《烈火英雄》启发,并在深入了解消防行业现状后,获知消防行业的高危性、消防行业发展较缓慢、多数消防企业技术含量低、消防行业人力需求大、消防事件突发性与随机性等现状,设计了移动端可控灭火小车。
    本产品在移动端控制层面利用WIFI模块来对小车进行无线连接控制,以起到手机对小车的前进以及转向进行控制。同时通过摄像头模块与无线传输功能实现在手机上显示实时场景的画面,并由此辅助操作人员对小车的远程控制与精准控制。智能小车利用水源来对小型火源进行灭火,减少了人近距离灭火可能会带来的危险以及可以实时远程观察火势情况并考量消防出警的必要性,更好地对火势进行控制,并减轻消防职业人员的负担小车上添加了摄像头模块,操作者可以通过摄像头来实时了解周围的环境,从而实现远程对小车的操作,并进行数据的传输,同时通过摄像头也能实现了解房间里的被困人数,便于消防员提前了解被困人(无通讯设备的人员)所在的位置,在灭完火后,可以对里面的环境进行排查,以防火灾造成的二次爆炸从而导致搜救人员的伤亡。
    当今社会,各类消防事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的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升高。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就需要大批消防员来进行紧急救援,救援难度不断增加,而移动端可控灭火小车不但能够协助获得更多现场信息,还能进入各种危险区域,提升了消防官兵灭火救援的能力和效率,更能大大减少消防员进入危险区域的次数,有效保障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可缓解当下消防员数量短缺的问题。因此,自动化消防设备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

    项目总结:
    项目与时下的热点“地摊经济”相结合,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政府需要,有利于引进投资。项目所设计APP“夕市”,已经具有较清晰的功能规划,设立的每一个功能都是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功能需求。除了基础功能外,团队还提出了创新点,即移动端可控灭火小车。该小车提供了该项目在公共安全领域的可发展性,使项目层次多样化。

  1. “互联网+”大赛的特点和侧重点
  • 特点:1、实操性。与蓝桥杯等传统互联网相关的编程比赛相比,“互联网+”考察的不仅有编程能力,还有演讲阐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2、主要面向群体为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青年。规定参赛人员年龄不超过35岁(1988年3月1日之后出生)。在校或毕业5年内的中职中专、高职高专、职业教育本科、普通本科、博硕士研究生、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教育学生均可参加大赛。3、参赛项目范围广泛。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组委会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4、赛道划分多样。不仅划分学生和教职赛道,还划分了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 侧重点:1、团队性,“互联网+”大赛要求至少有3人的团队才能参赛报名,这区分于一些支持单人参赛的比赛。2、创新性。比赛全称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将创新二字列入赛名,足以知道比赛对于创新的重视。3、就业导向性。如上所述,在赛名中还提及了创业二字,体现了对创业的鼓励态度。而且比赛形式其实极类似于真实的职场。参赛者带着自己团队的项目方案,进行现场讲解吸引投资。且“互联网+”比赛有众多的企业关注,这个比赛无疑是个帮助就业创业的好平台。4、要求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掌握、运用。赛名中的“互联网+”并不单指网络层面的互联网,更多的是指向互联网思维,即“大数据、零距离、趋透明、慧分享、便操作、惠众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