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的知识星球有一位同学找我诉苦,说面试时候面试官问的问题,他可以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回答,但无法用专业的名词描述,只能凭借自己的意识流,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最后面试没有通过。

听完这位同学的倾诉,我觉得挺有意思。辅导过很多同学的面试,我都建议面试时候尽量用专业简洁的话术来回答问题,但部分同学觉得这种理论知识就是八股文,没什么用,真的是这样吗?

 

大家可以先回想一下,自己的求学阶段是如何学习和面对考试的。

教材和试卷一般都用专业的词汇和简洁的语言描述问题,因为受教育的群体需要一种统一的标准来评估和度量学习进度以及成果,否则就会变成各说各话,结果也无法受到认可。

换成面试场景,其意义也是一样的。大多数行业和岗位,都是需要一定的专业门槛和技能才能胜任,且这些工作现在很难靠一个人独自完成,都是需要团队协作配合和大量的沟通才能拿到好结果。

如果你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那和你协作配合的人需要多花一部分精力来理解你的描述,然后再转化为自己理解的方式,这样会导致沟通成本变得很高。

我一直建议候选人在面试时,尽量用专业简洁的语言来回答问题,目的就是不要让面试官有过多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讲?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
假设现在有两个系统,一个是Java语言开发,一个是Python语言开发,这两个编程语言各有各的特点和编码规范。此时这两个系统需要交互,怎么解决各自不同标准的问题?

答案:用遵循某种规范(如RESTful风格)的API来约定输入和输入的数据格式。这样即使双方都不懂各自的实现方式,但有统一的标准来解决。就像操作系统一样,无论你用什么语言写的代码,最终都要转换成二进制文件来编译执行。

 

无论是学习某一种专业技能或者知识,能转化为自己理解的方式去理解实践是很好的方法,这是一种内化的方式。但当你将这些专业能力输出的时候,如果还是以自己理解(自己的编码格式)的方式输出,就会遇到沟通障碍。

为什么面试要问专业的理论知识,要用专业简洁的词汇来描述,原因主要体现在这几点:

  1. 体现你的专业能力;
  2. 判断你的专业知识储备;
  3. 考察你是否具有标准化输入输出的能力;

部分同学认为面试问理论知识,就是八股文,没什么用。但实际上,只有所谓的用专业语言描述的八股文,才是最容易理解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工作的目的是拿到好结果,拿到好结果离不开其他人的配合,而配合需要大家遵循同一种且被群体认可的标准和规范来执行。

所谓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名词,通俗意义上是普适的被绝大多数群体所接受和理解的标准。

无论是工作中的沟通交流,还是团队内部或者对外的分享,抑或团队知识库沉淀,用标准来描述更容易被理解,也能降低沟通理解成本,最终降低理解误差所带来的潜在风险。

 

参与协作的人越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越容易失真。

因此,我建议大家在面试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标准和规范,这也是你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