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准备英语口语,发现了本人作为伟大的Chinese说英语不喜欢带时态的问题,于是总结一下英语中的时和态。
说不同语言的人在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有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对事物的概念化方式和信息分类上。比如说英语的人在对动作和事件的思考中,需要对时间信息进行分类、
我们常常提到的英语中的时态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 “时” 和 “态”。
英语的“时”
动词的“时”,描述的是动作在时间轴上发生的具体位置。严格的来说,时间只有两个形式,“过去”和“非过去”。而所谓的“将来时”就是“非过去时”,用 will,be going to 这样的助词来表示,而动词的形式并没有变化,现代教学把将来时拎出来,分离为“将来”、“现在”、“过去” 三种“时”
等等!不是还有进行时,完成时???
不不不,其实这不是英语的“时”,而是英语的“态”
英语的“态”
所谓的动词的“态”,就是指动作发送和发展的 “形状”。“态”和动作发生的时间没有直接的关系。英语的“态”主要分为三种 “一般态”、“进行态”和“完成态”,还有一个
我们对这三时四态做一个小学的排列组合工作,就可以得到。
一般过去时
一般现在时
一般将来时
过去进行时
现在进行时
将来进行时
一般完成时
过去完成时
将来完成时
到此,我们就了解了英语中的基本的时态有哪些。
再回到英语的“时”上,外国人究竟有多注重时呢?我们举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呢?…..
而这个小故事的英文表达是什么呢?
A long time ago, there was a temple on a mountain. In the temple, there was an old monk telling a story. What did he tell? He told that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had been a temple on a mountain. In that temple there had been a old monk telling a story. What had he tell? He had told that a long long time ago, there had had ……
还没讲完人就崩溃了。所以说汉语母语者在学习英语时,要特别注意对信息的时间的划分,要建立起对问题发生时间的思考方式。不过我们不讲空话,具体怎么建立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要讲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