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熟悉 Java 的 23 种设计模式,看到“Reactor 模式”可能就会一脸懵逼,这是什么鬼。Reactor 是一种应用在服务器端的开发模式(也有说法称 Reactor 是一种 IO 模式),目的是提高服务端程序的并发能力。

Reactor 模式

它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传统的 thread per connection 用法中,线程在真正处理请求之前首先需要从 socket 中读取网络请求,而在读取完成之前,线程本身被阻塞,不能做任何事,这就导致线程资源被占用,而线程资源本身是很珍贵的,尤其是在处理高并发请求时。

而 Reactor 模式指出,在等待 IO 时,线程可以先退出,这样就不会因为有线程在等待 IO 而占用资源。但是这样原先的执行流程就没法还原了,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事件驱动的方式,要求线程在退出之前向 event loop 注册回调函数,这样 IO 完成时 event loop 就可以调用回调函数完成剩余的操作。

所以说,Reactor 模式通过减少服务器的资源消耗,提高了并发的能力。当然,从实现角度上,事件驱动编程会更难写,难 debug 一些。

餐厅里的 Reactor 模式

我们用“餐厅”类比的话,就像下图:

对于每个新来的顾客,前台都需要找到一个服务员和厨师来服务这个顾客。

  1. 服务员给出菜单,并等待点菜
  2. 顾客查看菜单,并点菜
  3. 服务员把菜单交给厨师,厨师照着做菜
  4. 厨师做好菜后端到餐桌上

这就是传统的多线程服务器。每个顾客都有自己的服务团队(线程),在人少的情况下是可以良好的运作的。现在餐厅的口碑好,顾客人数不断增加,这时服务员就有点处理不过来了。

这时老板发现,每个服务员在服务完客人后,都要去休息一下,因此老板就说,“你们都别休息了,在旁边待命”。这样可能 10 个服务员也来得及服务 20 个顾客了。这也是“线程池”的方式,通过重用线程来减少线程的创建和销毁时间,从而提高性能。

但是客人又进一步增加了,仅仅靠剥削服务员的休息时间也没有办法服务这么多客人。老板仔细观察,发现其实服务员并不是一直在干活的,大部分时间他们只是站在餐桌旁边等客人点菜。

于是老板就对服务员说,客人点菜的时候你们就别傻站着了,先去服务其它客人,有客人点好的时候喊你们再过去。对应于下图:

最后,老板发现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服务员,于是裁了一波员,最终甚至可以只有一个服务员。

这就是 Reactor 模式的核心思想:减少等待。当遇到需要等待 IO 时,先释放资源,而在 IO 完成时,再通过事件驱动 (event driven) 的方式,继续接下来的处理。从整体上减少了资源的消耗。

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